如何理解王国维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王国维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内涵)

网友提问:

如何理解王国维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优质回答:

《人间词话》第三则说: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这一则说境界分两种: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伤春悲秋属于前者,物我两忘属于后者。

所谓“有我之境”是指作者带有浓厚的主观情感去描写客观事物, 景物都被染上了明显的主观色彩, 即物被“人化”了。

而“无我之境”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描写中把自己的意趣隐藏得很深, 表面上看不到任何的主观感。

譬如我们认识一个苹果,儿童看到美味,画家看到美色,苹果园的主人看到了财富……

每个人都戴着一副有色眼镜,以主观偏好看待外部世界,这便是”以我观物”;

倘若一个人可以陶然忘机,抛下所有的主观偏好,才有可能看到这只苹果的全貌或全部特性,这个苹果映在他心中的图像如同映在清澈无波的水面上的倒影,这便是”以物观物”。

“ 以我观物 ” 和 “ 以物观物 ” 这两个词组原出自宋人邵雍的 《 皇极经世绪言 》 : “ 以物观物 , 性也 ; 以我观物 , 情也 。性公而明 , 情偏而暗 。”

邵雍这里不是谈审美问题 , 被王国维借来谈审美之后恰到好处 。

诗词创作,往往有感而发,悲伤时看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欣喜时看到”红杏枝头春意闹”,

一切原本与人类情感无关的事物都在”以我观物”的过程中沾染上观察者本人的情感,美学上称之为“移情作用”。

王国维在这里评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心融于南山,眼见X,鼻嗅花香,不急不躁,此乃人生悠闲之大境界。

似乎人就是由自然景物散发出来的气质,不需要浓墨重彩,好似一个人高兴便要狂叫,悲伤便要哀号一样。

可以看出王国维先生最崇尚的乃是自然、朴素之美,莫与之争。

能够像陶渊明这样物我两忘、以物观物的人从来罕见,只有当一个人彻底摆脱七情六欲的困扰,以恬淡而纯粹的审美心态吟风弄月、写诗填词,才可以真正地超脱出来。

佛家有三境界,第一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第二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用佛家境界的观点来理解,有我之境可以说是第二境界,是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后的世界。

无我之境则是超脱之后的返璞归真,以物观物,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能达到无我之境的大师很少,所以在诗词的历史上,写有我之境的作品远较写无我之境的作品为多。

再来说有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不仅仅是对词的理解,在任X章中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说话,讲故事,写文章都是一种表现自己的方式,既然是表现自己,又怎么会不着自己的色彩呢?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正是作者感情强烈的流露。

只有痛过的心才会对狂躁的风雨格外敏感。

那是”雨横风狂三月暮”的季节,她在黄昏时分掩上了等他归来的门,仿佛也将黄昏的物象尽掩在门外似的。

这是时序的黄昏,难不成也是她与他爱情中的黄昏。明媚的春光与甜蜜的厮守从何时起沦为久远的往事呢?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美好的春光以及一切和春光一般美好的事物竟离去得那样决绝,只剩下”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无限的伤心与不甘无法诉与人知,便只有痴痴地诉与花知,而花儿竟也不肯在枝头上稍稍驻留片刻以听自己把话说完,一味地随风乱飞,不载走半点愁绪,只载走逝水流年。

这些文字皆是表现作者的大悲大喜之情,作者将我们平常生活的喜怒哀乐用最精准的方式表达出来,我们读后会对作者的心情理解,会对作者的遭遇同情,甚至在某一刻我们会产生共鸣,这便是“有我之境”。

像这样的文字只要多加练习,在一定文字基础之上是不难实现的,我们初中学过《香菱学诗》,香菱上学不多,熟读了一些诗词,在林黛玉的指导下,也学会了写诗,其中不乏让林黛玉惊叹的好诗,便是这个道理。

但这些都是匠心,就像王国维所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这样的文学,有太多的人间烟火在里面,你会随着他的喜怒哀乐而喜怒哀乐,可是即使文字再能触动你的心,文字也是躁动的,变化的,不能给人以安静,以及人生的祥和平静。

物我两忘的境界是饱X哲理的人生大智慧,悟透生活的人才能够真正把握生活,享受生活,这样的人,少了些功名利禄的忧愁,多得是清心寡欲的悠闲。

图片源于网络

参考文献:

[1]李小慧.王国维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理论内涵与审美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10):55-56.

[2]胡元坎.试辨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J].学术论坛,1990(01):93-95.

[3]人间词话图解精析[M].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鸿恩主编, 2017-04.

[4]人间词话精读 [M].湖南文艺出版社 ,苏缨著, 2015-02.

其他网友回答

初读,我亦有惑。”悠然见南山”不是我看到的吗?以我观物不是应该归到有我之境吗?

再读,发现我忽略了有我之境中的”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物并未著我之色彩。所以,按照王国维的说法,应该是无我之境。

有惑而再读自解,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