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怎么看待古代士人的弃妇情节?
优质回答:
这里所说的士人,应当限定于古代介乎于X阶层与低下的平民百姓之间的一个X落。这种士人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工作者、理论工作者、文化工作者和富起来的即得利益者。如博士,能著书立说给大众以指教;如策士,能以高见给决策者出谋献计;如方士,能在阴阳历法等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如绅士,能慷慨解囊扶贫济困分担X的压力。
他们在古代的大众眼里,肯定会被高看一眼的。因为他们在古代社会中的等级就是处于农工商之上的。而女人,在古代,则是处于从属地位的。正像三国时刘备所说,女人属于男人的衣裳,旧了,破了,很自然会被丢弃。
而衣裳的好坏新旧又极易映衬出一个男人现时的境况。因此,古代的许多士人为了能使自己多一份可以炫耀或曰能让别人认可的资本,也要弃旧娶新,让年轻貌美的女子替代人老珠黄的残花败柳。这也是人性本身的一种正常反映。喜欢优秀的,追求新美的,是人类得以发展进步的动力。
但它又确实是残酷的。它使许多遭受遗弃的女人身陷凄凉甚至绝望。而古时妻妾之间之所以常存嫉恨,答案也就在这里。
但就这一点来讲,本人还是比较欣赏民国时期的吴佩孚,他以尚有老妻应答新人的示爱,当说是对许多古代士人的一种超越。他的这种对待女人的态度,更当说是值得现代人提倡的一种美德。
本文为作者原创首发(图片选自互联网,版权归原摄者)
其他网友回答
所谓古代士人的弃妇情节,实际上就是怀才不遇。
中国古代除了君王和X,普通平民分士农工商四个层级,其中士是最高层级。
士人的第一大特点就是有文化,读书识字。这在文盲率超过95%的古代社会,是了不得的长处和优势。
其次,士人不屑于从事体力劳动,也不大会经商做买卖。士人从事的是脑力劳动。但是古代没有什么文化产业,卖文无以为生,所以只能货卖帝王家。
第三,士人大多自视甚高,因为饱读诗书,就认为自己有经天纬地之才,治国安邦之能。因此对于买家有很高的期望。
然并卵,士人不懂的是,面对买方市场,而且是独家经营的生意,卖方的士人早就处于被动地位,只能让买方挑三拣四。再说了,饱读诗书不等于就会治理国家,写几首诗词解决不了边患和民生。
事实也如此,很多士人没能让买方开出合适的价格,甚至被买方拒绝与其交易。自视甚高而被买方无视或轻视,期间的心理落差可想而知。但是,你不卖给独一无二的买方,别无选择。既不满买方,又不敢得罪买方,于是便产生了“怨妇情节”,表面埋怨,实际期盼,扭扭捏捏令人作呕。
这种扭捏到今天依然存在。
其他网友回答
古代女性地位不高,妻妾如衣般,想不要就换或送人,最主要原因还是古代战争多,人口增减的问题,造就女性多数只能当个生个生育工具加上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其他网友回答
喜新厌旧乃人之本性,不仅是古人,现代人也如此。弃不弃,是道德、法律、经济等方面综合考量的结果。对男人如此,对女人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