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帝王庙一三五七九指的什么 配享历代帝王庙的79功臣

历代帝王庙一三五七九指的什么?

指祠堂神牌上“左昭右穆”。

1、天子七庙

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在周代,是根据等级来确定祭祀宗庙的数量的。后来则泛指帝王的宗庙。至于后代,历代帝王为维护儒教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庙居中,左三昭,右三穆。故后以“七庙”为王朝的代称。

2、左昭右穆

昭穆制度是指宗庙制度之一,指宗庙、墓地或神主的辈次排列。庙制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庶人无庙,以此区分亲疏贵贱。延伸到民间,祠堂神主牌的摆放次序也就是昭穆制度。古人在室内座次以东向为上,其次才是南向、北向和西向。故以始祖居中,东向;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的左方,朝南,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右方,朝北,称穆。简而言之,昭穆就是宗庙、坟地和神主的左右位次,左为昭,右为穆,故亦称左昭右穆制。

延伸阅读

历代帝王庙,标语?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祭祀祖先的习惯,三皇一直被视为中国人的祖先,为历代帝王所景仰;而先代帝王,则是后代借鉴和效法的榜样,所以也要祭祀。

先秦时期《礼记·祭法》中就记载了凡“法施于民”、“以死勤事”、“以劳定国”、“能御大灾”、“能捍大患”者,都应祭祀。

认为伏羲、炎帝、黄帝、尧、舜、禹、汤、周文王、武王等,都是这些人物的重要代表。

秦汉以后,对三皇五帝和历代帝王的祭祀不断发展变化,经历了从陵墓祭祀到立庙祭祀、从个体人物祭祀到系列人物祭祀、从分散单独祭祀到集中X体祭祀、从祭祀开国帝王到祭祀守业帝王、从祭祀华夏汉X帝王到祭祀多X帝王、从主祀帝王本人到贤臣陪祀的发展过程。历代帝王庙就是我国现存唯一的祭祀中华三皇五帝、历代帝王和文臣武将的明清皇家庙宇,是我国统一多X国家发展进程一脉相承、连绵不断的历史见证。其政治地位与太庙和孔庙相齐。

历代帝王庙里面配祀的79人是谁?

历代帝王庙里面配祀的79人为:(传说时代7人)风后、力牧、仓颉、皋陶、夔、龙、伯益、(商4人)伯夷、伊尹、傅说、仲虺、(周9人)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召虎、方叔、毕公高、吕侯、仲山甫、尹吉甫、(西汉8人)张良、萧何、曹参、陈平、周勃、刘章、魏相、丙吉、(东汉4人)邓禹、冯异、耿弇、马援、(三国2人)诸葛亮、X、(唐13人)房玄龄、杜如晦、李靖、郭子仪、李晟、张巡、许远、狄仁杰、宋璟、姚崇、李泌、陆贽、裴度、(辽1人)耶律赫噜、(北宋11人)曹彬、吕蒙正、李沆、寇准、王曾、范仲淹、富弼、韩琦、文彦博、司马光、李纲、(南宋4人)韩世忠、岳飞、赵鼎、文天祥、(金3人)尼玛哈(又译粘罕)、斡里雅布(又译斡离不)、呼噜(又译忽鲁)、(元4人)穆呼哩(又译木华黎)、巴延(又译伯颜)、博果密、托克托(又译托托)、(明9人)徐达、刘基、常遇春、李文忠、杨士奇、X、于谦、李贤、刘大夏。——参考《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