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发制人是不是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中提出致人而不致于人)

网友提问:

为什么《孙子兵法》说后人发,先人至呢?不是应该先发制人吗?

优质回答:

“先发制人”和“后人发,先人至”,在军事上涉及到的是关于军争的问题,也就是作战双方如X战争过程中运用战略和战术争夺战场的主动权。《孙子兵法》在军争一篇中专门对军争的意义和运用原则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原文出处及释义

“先发制人”,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文: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原文意思是说: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在大泽乡X。当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大江以西全都X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我听说,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

殷通所说“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意指做事要先人一步,经过后世逐步演化,成为现代人熟知的成语“先发制人”。殷通想抢先一步X反秦,可是没想到项梁更先他一步,把他杀死之后夺得印绶,召集之前的故交旧友在吴中兴兵X了。

“后人发,先人至”,出自《孙子兵法·军争篇》。原文: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原文意思是说:争夺胜利的条件之所以困难,就在于要把弯曲的道路变为方便的直路,把不利的因素变为有利的因素。所以用小利引诱敌人上当而改变行军路线,使敌人的进兵道路变得迂回弯曲,我军后于敌人出发,先于敌人到达战场,占领有利阵地,这才是掌握了“以迂为直”计谋的将帅。

结合战例分析

一般情况下,战争或战斗的双方都会争取主动权,在对方没有防备的时候抢先发动进攻,以己方最少的损失取得最大的胜利。因为在战场上正面交锋,对于双方兵力和作战物资的消耗都是巨大的。所以孙子说,兵贵胜,不贵久,战争要速战速决,不能旷日持久。而要在短时间内战胜敌人,唯一的方法就是先发制人,出奇制胜,古今中外许多著名战例都是以先发制人夺得有利战机的。

典型战例:汉匈漠南之战

西汉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汉武帝为了巩固边防,令大将军卫青从定襄出兵漠南寻歼匈奴。当时年仅17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剽姚校尉,随卫青一同出征。首次出战的霍去病意气风发,仅率800名骑兵离开大军,抢先深入大漠寻找战机。大漠风沙漫漫,路途遥远,匈奴没有想到在自己的腹地会有汉军出现,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霍去病的800部下斩杀了2028人。

此次战斗,霍去病的军事才能得到初次展现,他在对匈奴的作战中没有等待敌人到来,而是主动发起进攻,以长途奔袭的战法先发制人,取得了以少胜多的辉煌战绩。汉武帝十分赞赏霍去病功冠全军的指挥能力,以1600户食邑封他为冠军侯。

然而,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战场的形势变化无常,在敌我双方列阵对峙,相持不下的时候,争取制胜的条件是非常困难的。孙子说,军争之难,最难的在于以迂为直,以患为利。以迂为直,是设法把自己要经过的迂回路线变成直通目的地的捷径。

以患为利,就是要设法将对自己不利的负面因素变成有利的正面因素。要设法使敌人的进兵路线变得迂曲,引诱敌人改变本来近直的行军路线。这样,敌人的路程便相对变得迂曲而延长,而我军的路程同时便相对变得直坦而缩短。

可见,“后人发,先人至”的精髓在于,把不利的因素变为有利的因素,争夺掌握战场的主动权。楚汉彭城之战中,项羽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变被动为主动,可以称得上是以患为利了。处于被动地位的楚军后发先至,在项羽坚毅果敢的指挥下,半日之内以3万之师击溃了汉军56万之众。

典型战例:楚汉彭城之战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九月,刘邦以接取刘太公和吕后为名,派遣手下将领薛欧等出兵武关,取道南阳,试图利用王陵聚集在南阳的数千兵力,试探着向楚军进攻。但薛欧等兵至阳夏,被项羽发兵阻拦,停滞不前。同年十月,刘邦出兵函谷关,进至陕县,河南王申阳和韩王郑昌相继投降,刘邦所控制的区域,已经接近彭越活动的巨野泽地区。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三月,刘邦率兵在临晋东渡黄河,收降魏王豹,接着又攻占河内,掳获殷王司马卬。此时,淮河以北除了彭城附近和燕王臧荼所控制的燕及辽东地区之外,已经尽被反楚力量占据。这种形势下,刘邦认为剿灭项羽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经修武,由平阴津南渡黄河,抵达洛阳,昭告天下诸侯,誓师伐楚。

四月,趁项羽主力仍在齐地与田横相持不下,楚都彭城空虚之机,刘邦率56万诸侯联军,直取彭城。由于楚军主力在外作战,彭城守备力量十分薄弱,刘邦军队没有遇到强烈抵抗,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彭城。入城之后刘邦志得意满,尽收项羽宫中珠宝美人,整日饮酒作乐,在军事上疏于了戒备。

项羽得知彭城陷落,留下诸将继续攻齐,自率精兵3万由鲁地迅速南下,出胡陵占领萧县,切断了汉与诸侯联军的退路。随后,乘刘邦纵情享乐疏于防范之时,由西向东进行反攻,当日中午即大破联军,将刘邦所部挤压于谷水、泗水之地。兵败如山倒的汉军自相践踏,被楚军斩杀10余万人,余部继续向西南山地退却。楚军追至灵壁的睢水再歼联军10余万,将汉军逼入睢水,溺死者不计其数。正待聚歼之时,忽然西北大风猛袭而来,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刘邦趁此机会,仅带10余名骑兵突围而逃,汉军几乎全军覆灭。

彭城之战,楚汉两军兵力相差悬殊,刘邦率领诸侯联军56万人,规模空前强大。而项羽的楚军主力在外征战,齐地尚未平定,若回师救援彭城,则要远离战场,长途奔波。项羽此时面临着两线作战的不利地位,可谓是形势危急,险象环生。

面对具有绝对优势兵力的刘邦军队,项羽发挥了超级强大的军事指挥能力,他决定直接进攻刘邦的指挥中枢。回军救援之时,项羽用主力部队继续进攻齐国以迷惑汉军,自己只带3万骑兵迅速南下。

他没有在刘邦重兵布防的彭城的北面和东面采取军事行动,而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彭城西面的萧县偷袭汉军的后翼,让毫无防备的汉军惊慌失措,在混乱之中取得了胜利。在局势不利的情况下项羽能够迅速找到对方弱点,利用后发先至的办法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如何正确对待军争

两军作战制胜的关键就是要先于对手取得有利的作战地位。因而,如何先敌占领战场要地造成有利态势,从而掌握有利战机,是两军相争中最重要的问题。军争对战争的全局影响重大,凡是领兵作战的将领都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但是,孙子又说,军争有利也有弊,不能只看到有利的一面而忽略了不利的一面。这里他以军队的强行军为例,描述了军争过程中的两难境况:携带全部军需物资去争先机之利,往往行动缓慢,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舍弃军需物资去争先机,虽有可能占得有利地位,但军用物资会遭受损失。将士卷起铠甲,轻装上阵,日夜不停地加速赶路,可能会将领被俘全军覆灭,因为军队没有粮草辎重和储备物资就不能持久作战。

在此处,孙子的用意就是要提醒用兵的将帅,虽然先发制人能取得战场上的主动权,但也不能为千里趋敌而委军争利,对军争的危险性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在实战中要充分把握并获取军争之利,同时应该杜绝为了争取主动而引发的危险。做到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化不利为有利,这才是切实把握了军争的本质,才能真正达到“后人发,先人至”的战略和战术目的。

参考文献:

1.《孙子兵法·军争篇》

2.《史记·项羽本纪》

3.《汉书·卫青霍去病传》

其他网友回答

你只看到后人发,那你觉得先人至是什么意思?

其他网友回答

孙子兵法吗,在战略战术上一些常识的判断,就是启发,要灵活运用。重要是战前准备,自己的形象,能否让敌人反抗力下降,出师有名。自己朝堂,人心是不是一致,军队训练有素,后勤供应老百姓心甘情愿吗,指挥系统畅通吗,将领可用吗等基本双方条件优势。

其他网友回答

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