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红楼梦》如何结局才符合曹雪芹原意?
优质回答:
《红楼梦》如何结局,曹翁在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中都有交代了。问题只是具体的故事情节和细节描述的差异而已。《红楼梦》通行本被赞扬的最主要情节就是“黛死钗嫁”具有很强的悲剧冲击力,对被X时代包办婚姻残害下一代,造成宝黛钗三人共同的爱情婚姻悲剧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和惋惜,是整部《红楼梦》中最华彩的悲剧暴风之眼。通行本中贾府的败落状态与前80一致,是一个逐步被掏空、日渐萧条的过程,最终以曾经繁华奢侈的大观园理想女儿国的完全荒芜人烟、鬼气森森,以及贾宝玉的避世出家、消失在白茫茫一片雪原之上终结……。然而通行本被诟病的最主要原因也正是集中在“黛死钗嫁”和宝玉出家之后贾府“兰桂齐芳”的小复兴。
个人以为,认为贾府败得不够彻底,贾府中人应该“团灭”、应该“绝后”的想法本身就是荒谬的。中华X生生不息是世代相传礼仪之邦,曹翁为什么一定要把贾家(包括甄家)都写得家族“团灭”自动绝后才罢休呢?
贾宝玉一人出家,真的不能代表曹翁想把贾氏一族写成“一剑封喉”“诛灭九族”吧?毕竟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华X是一个“祖先崇拜”“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的X,是世界上人口繁衍生息最为兴旺的X。
个人真的不理解有些人为什么一定要想象“举案齐眉”的宝玉与宝钗是“无性婚姻”,一定要想象薛宝钗实际上是真正的“老X”、绝对是无子,甚至于连薛宝钗过继一个贾氏同族孩子做继子的可以性都一定要否决掉了甘心呢?即便薛宝钗无子,曹翁在前80回安排廊下的芸儿做宝玉的干儿子,安排贾芸(绛芸轩)的恋上林红玉(林黛玉)这难道不是伏笔吗?
通灵宝玉~贾宝玉~绛芸轩~贾芸~林红玉~林黛玉~绛珠仙子~木石前盟,那么明显的环形链条作为伏笔。要知道小红(林红玉)的第一目标正是贾宝玉,第二目标才是贾芸呀!再来说一说“黛死钗嫁”,集点问题无非是贾母到底会不会力挺“宝黛姻缘”到底?凤姐会不会想出坑人无比的“掉包计”?其实什么“计”在其次,“狸猫换太子”的计都有,更何况“掉包计”了。关键是凤姐会不会也是力挺“宝黛姻缘”到底的“拥黛派”?让我们一起来仔细来回顾一下《红楼梦》前80回吧!
如果读者仔细阅读《红楼梦》原著会发现,所有关于贾母力挺“宝黛姻缘”的情节都发生在宝玉与姐妹奉旨入住大观园的头一年端午节之前。
五月初一清虚观打醮张道士提亲,贾母说“宝玉这孩子不宜早娶”。五月初二宝玉潇湘馆摔玉,黛玉剪了玉上的穗子。五月初三贾母在薛蟠生日宴上哭诉“我这个老冤家,偏遇上两个不醒事的小冤家。”。五月初四宝黛自己和好,宝钗讥讽宝黛“负荆请罪”。而端午节过后第二天(五月初六)宝玉挨打,到第三天(五月初七)上午宝钗在怡红院内当众奉承贾母“凤丫头再巧,也巧不过老太太。”,贾母也接着夸赞宝钗“我们家四个女孩儿,都不如宝丫头”向薛姨妈示好。之后贾母又马上代宝玉求宝钗“叫莺儿来给宝玉打络子”。宝钗也很配合,当天(五月初七)下午就亲自配好了金钱“叫莺儿打络子”把“通灵宝玉”络上了。四月二十六芒种节黛玉葬花吟“三月香巢已筑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正是在三月桃花盛开宝黛读西厢和凤姐调侃黛玉“吃茶”论“宝黛姻缘”立即被魔魇,“双仙”来贾府持颂“通灵宝玉”救命之后。送“不弃不离”金锁给薛宝钗,指定“要有玉的方可配”的癞头和尚亲自来了贾府持颂“通灵宝玉”救凤姐宝玉,对贾府中人的震撼是巨大的,对自己没有“金的”“玉的”的黛玉的内心震撼更是巨大的。
果然四月二十七元妃就赐下独宝玉宝钗相同的端午节礼,前一天四月二十六芒种节黛玉的葬花吟中谶语“三月香巢已筑成,梁间燕子太无情。”就立即被首次坐实了。
很难说元妃赐下独宝玉和宝钗相同的端午节节礼,不是因为贾政王夫人夫妻和贾宝玉的亲姐姐贾元春三人共同的默契。这种默契源于对“通灵宝玉”显灵救命这种神秘力量的敬畏,这种默契源于发自内心对于“神仙”癞头和尚指定“金锁”~“要有玉的方可配”的“金玉良缘”的顺服宿命。
老X贾母出于对亲外孙女儿黛玉的心疼怜爱,原本对“金玉良缘”还多少有些心存侥幸的不以为然。即使在三月份“通灵宝玉”显灵救了凤姐宝玉之后,或许贾母对“金玉良缘”仍然半信半疑。五月初一清虚观贾母对“金玉良缘”的态度还是“有待观察”。
五月初二宝玉摔玉、黛玉剪了玉上的穗子后,五月初三因为“X子”第二次被贾宝玉摔了,贾母的哭诉表明了她老人家的情绪陷入深深的焦虑之中。五月初四宝黛刚刚和好,五月初五贾母仍然情绪不佳,缺席王夫人的端午节家宴。五月初六有“金麒麟”湘云来报已有人家相看、金钏儿投井(贾府第一次出了“调戏母婢”至丫头自尽的丑事)、琪官事发(贾府得罪了素无交道的政治实权派忠顺王爷)、宝玉挨打(贾政怒火中烧起了“杖毙”“勒死”贾宝玉之心)。
五月初七贾母态度大变,夸奖宝钗向薛姨妈示好,代宝玉求宝钗“叫莺儿来给宝玉打络子”。贾母内心实际上也已经开始接受了癞头和尚所指定的“金玉良缘”护玉的想法。
此后贾母再无支持“宝黛姻缘”的表现,凤姐也一样。
到了这一年的冬季,贾母后来独宠新来的宝琴,凤姐说要为宝琴“做媒”,公开明确否定之前支持“宝黛姻缘”的表态。接下来凤姐在元宵节家宴上提醒宝玉“别喝冷酒”,贾母“掰谎”警告黛玉家宴上公然给宝玉“喂酒”的越礼行为,强调贾府中绝对不允许“私情”存在。
此后发生了“紫鹃试玉”,薛姨妈放风愿为“宝黛姻缘”保媒,抄检大观园后宝钗搬回薛姨妈处,在这种情况下贾府仍然没有过关于“宝黛姻缘”的任何说法再次出现过。 也是在宝玉挨打后当天,晴雯代宝玉给黛玉送了旧帕子,第二天(五月初七)黛玉对陪同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来看宝玉的凤姐就有“打花胡哨”的看法。说明黛玉本人并不认为凤姐是会对她真诚支持的人, 凤姐的“明里一把火,暗里一把刀。”连贾府下人都知道的。
个人以为,在曹翁前80回的这些故事情节走向基础上,高鄂续书的“黛死钗嫁”是有条件发生的,也是写得最华彩的章节,通行本更是两百多年以来被公认最好的续书。
除非有一天真的发现曹翁的真迹“大结局”,历来各种续书都无法与通行本相媲美,这也是一个现实。
当然,现代读者仍然可以学习87电视剧编剧们对曹翁原著前80回进行删改,以对接自己“原创”的结局。也可以学习刘心武老师,继续写出各种“同人小说”结局供大家娱乐欣赏。
只是请不要以“顶级红学专家”的名义,号称自己是“原版”“原本”~“不可逾越”的经典之作,真正代表“曹雪芹原意”就好!
好与不好,自有公论。
一家之言,感谢阅读!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你的提问。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解。这是吕不韦在《吕氏春秋》中提出的著名论述,也是我们现代人所谓的“误读”问题。我们给吕不韦出个难题,《红楼梦》无达梦,红楼梦最后如何结局,这是读者的事情。
《红楼梦》如何结尾,这是因为涉及《红楼梦》后四十回著作权问题,在红学界,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
其实,如果结尾,就是明明确确是曹雪芹写的结尾,也比一定人人满意。
这涉及一个阅读与欣赏问题。
读者阅读本身就是一次再创造的过程。
不论诗歌小说一概不会违背这个规律。
因为读者是一个个的个体。你一个人的理解和思想倾向愿望是不一样的,要有一个完全符合所有读者愿望的美学答案,客观上不可能。
所以,现在的结局是什么,我们就按照这个结局去欣赏去阅读好了。
究竟后四十回是不是高鹗写的,现在红楼梦的学者有了不同的意见,几乎已经基本否定了高鹗的续写后四十回的说法。
所以,2007年的新版《红楼梦》已经把后四十回暂时确定为“无名氏”了,高鹗为《红楼梦》的“整理者” 。
不过,有些学者还是认为后四十回是曹雪芹写的。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陈炳藻在1980就利用计算机进行分析比较,认为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是同一个作者。
但是,深圳大学也用计算机分析,结果是,不是一个人写的。
理由是全书描写亭台楼阁265次,后四十回只有5次。
这个样的分析是不是可靠,也值得怀疑。
但是,无论是什么结尾,读者永远有自己的想法的。曹雪芹也改变不了。
其他网友回答
"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是红楼梦的结局。所有改朝换代的努力和反清复明的抗争都烟销云散了,所有的才子佳人、英雄豪杰最后都逐次谢幕。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伟大的作品,隐藏得很深很深,才有了今天的红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