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结果(汉武帝独尊儒术对后世的影响)

网友提问:

汉武帝独尊儒术是功绩还是败笔?

优质回答:

诚谢邀请:一言以蔽之,既有功绩又有败笔!

公元前134年(元光元年),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在汉武帝时代得以采纳并开始推行。

董仲舒原提议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董仲舒传》),而在《武帝纪赞》中,刘彻的做法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其实,这个思想观点已经模糊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的本来面目,而是兼容和掺杂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观点,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生命力在于辩证与发展的观点,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

一.功绩在于:

1.它在现实的基础上,稳定和维护了XX秩序,把XX推向了至高无上的境界,使中国古代历朝XX者无一例外地进行推崇与强力实施,日新月异,逐步完善与发展,成为中国X社会传统文化的主流意识和正统思想,至今我们还在吸取精髓。

2.增强了国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古代中国的政治统一和X融合,使得中国人在历经任何雨雪风霜后都能保持X开垦的疆域的基本原形,并在任何艰难困苦下都念念不忘并极力行动去实现国家的统一与X的团结。

二.败笔在于:

1.自儒学占据正统思想地位后,中华大地上出现了意识形态一枝独秀的奇葩现象,其它学术流派哲学思维空间得以大大压缩,有可能是万马齐喑现象的根源。

2.儒学衍生出的束缚因素繁多,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也越来越多,体现了极度保守的一面.

其他网友回答

平心而论,独尊儒术也具有两面性。但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来看,个人认为,独尊儒术还是功大于过的。

我们先来看看当时汉武帝为什么要独尊儒,独尊儒术有什么好处。

在汉武帝时期,国家经过文景之治而逐渐变得富庶起来,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汉高祖刘邦在开国就定下的国策,无为而治。让老百姓们去从事生产,以建设为主。另外,在汉文帝全免田税之后,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就更高了,国家一片欣欣向荣之景。

至武帝,国家在经济方面已经很强大了,而汉武帝的目光就放在了匈奴问题上。那个时候,匈奴人一直把汉朝当做自己的后花园,没钱了就过来抢,尽管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时期一直实行的和亲政策,可是刘彻知道,这X匈奴和亲的时候老实,过了一会就本性暴露了,汉武帝对此深恶痛绝。

可是,想要对外战争,自己的阻力也很大。因为窦太后等人的反对,而且就算解决了窦太后势力的问题。国家还有那个心思去对付匈奴吗?要知道,前期的汉朝人对于匈奴是很害怕,因为大家都发展生产而不怎么重视军事力量,原本的斗志就这样被时间给消磨下来了。

而这个时候,董仲舒就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为无为而治只能带来生产上的积极性,而这个时候国家已经富足,该是提升国人血性的时候了,而儒学就是一种带有积极性的学说。

另外。儒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它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学说思想,已经有了完善的X,甚至,这个时候的儒学,已经算的上是外儒内法了,还有君权神授、天人合一的思想,能够加强中央XX,特别符合汉武帝要求全国大一统的思想要求。

于是,汉武帝便重用儒生,在全国地区开办学堂,专门传播已经完善后的儒学思想。于是,儒学便在中国奠定了自己思想上的X地位。

一方面,对于一个统一的中央X国家来说,独尊儒术是一种积极的做法,因为它能够促进全国思想文化上的大统一,使得国家不至于很容易就四分五裂。也特别的符合历代X君主XX制度下的X者的要求。

可是,另一方面,它把战国以来学术X、思想开放的文化氛围彻底破坏了,这就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使得思想固化,如同一潭死水,很难有生机活力。

其他网友回答

汉武帝千古罪人毋庸置疑,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X,对他的X肯定是有利的,对于天下的老百姓来说他就是千古罪人,对于历史一定要客观不要再误导大家了!满嘴的仁义道德一肚子坏水,看看历史上哪几个皇帝最喜欢杀功臣,这种损人利己的思想影响了几千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强烈呼吁必须X!

其他网友回答

统一思想,于君利冶,于民维愚!

其他网友回答

对于统一的国家来说,具有统一的思想是必要的,一方面是出于X的需要,主要的还是具有共同文化认知,形成共同的X文化心理,有X凝聚力,能形成X的文化特色,文化之根,不断传承和发展。四大文明古国之所以有的消失了,主要是文化的消失,文明被替代。任何一种文化的生命力需要国家X的支持和引导。真正的百花争鸣在学术、文艺等层面是好事,对于一个X而言,需要有核心文化导向,真的各持己见未必是好事,只有共识的才是有发展的。和一个家庭一样,五个人五种想法,彼此都不认可,估计家庭也不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