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征文 | 陈志林:舌尖上的铅山

文 :陈志林 / 图:网络(致谢)

音乐

离开铅山已多年,看了正在播出的《舌尖山的中国2》,不禁让我想起了铅山的几种小吃。

吃的最多的当然是包子。包子是上班子最常享用的早餐,方便快捷而且经济实惠。那时,1块钱2个包子,外加一杯豆浆或一杯白开水,一般食量较小的人足矣。既可以边走边吃,也可以带到办公室慢慢享用。县X附近的小街有许多包子铺,其中自己吃得最多的当属老任快餐做的包子。铅山傍晚的包子也很多,包子铺分布在各个小弄小巷。尤其是夏天,铅山人更喜欢熬点粥,买点包子或馒头,慢慢享受夜幕下的清凉。

相比铅山,德兴的包子铺要少得多,味道也没吃出中意的,尤其是傍晚,想买点包子可不那么简单。也许是德兴城市框架拉得比较大,人口显得稀疏,生活比不上铅山方便吧。铅山烫粉可谓名扬上饶各县(市),它突出的特点是配菜多,豆子、香菜、腌菜、萝卜条、海带、长甘豆,应有尽有。主打料是肉丝、猪肝,有的猪肝烫粉会加荷包蛋,价格翻翻,只能偶尔尝尝。X附近比较出名的是细瓜餐馆的猪肝烫粉,猪肝早上买来后放在冰箱里冰上一会儿,既方便切片,吃起来又脆,薄薄的猪肝扑在米粉上,量看起来很多。烫粉一直都比较便宜,小碗的烫粉从最初的1.2元涨到2012年的2.5元。一碗烫粉,外加油条或包子,如果有时间坐下来慢慢享用,那可是神仙熙熙攘攘的小吃店,开启小小县城繁荣的一天。女儿假期来铅山,最惬意的是睡到自然醒,X吃上一碗铅山烫粉。每每在上饶、德兴等地看到铅山烫粉店,就会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和食欲,进去尝一尝,然而,味道却远不如铅山当地的地道。

吃东西会吃出人生哲理和感情的,吃麻子餜油条就是这样。经营麻子餜油条的大多数是老人。一个箩筐,一张方桌,几条凳子,两瓶开水,就是他们所有的行当。他们一般从早上6点干到9点,挣上40~50元。X门口的麻子餜油条摊去得最多,经营的是一对60来岁的老夫妻。来吃麻子餜油条的除了上班族,还有学生,谁都赶时间。但夫妻俩不分贵贱、老少,谁先到给谁先捏。在这里,我感受到最朴实的秩序含义。我胃不太好,一般一周去一次,每次去,就像是一次脱去世俗的外壳沐浴朴实的春风。情到深处,促成我写了《卖麻子餜的老头》一文,发表在《铅山报》上。

据说铅山戴家弄烧饼很好吃,但我最终没吃出来。一次,朋友来了,带他去尝尝。那是一个雨后的下午,客人不多,有时间和主人聊会。主人爱理不理地炫耀自己的烧饼,说他的烧饼是铅山一绝,省里的电视台还专门报道过。因为生意好,原先的包子也不做了。他的烧饼小的3元,大的30元。对我这样的小生意,他根本不在乎。摊上这样的老板,吃烧饼的心情自然没了。此后,对烧饼的兴趣也淡了很多,吃的也不多了。

铅山的名小吃很多,比如灯盏餜、韭菜饼之类的,因为接触得少,自然记忆不浓。下次如果再回铅山,一定去尝尝,一定会别有风味。正式离开铅山后,就再没回过。铅山的味道会让我梦牵魂绕,舌尖上的铅山会越走越繁荣。

*作者简介:

陈志林,X德兴市委组织部。

香落尘外书斋

作伴结庐工作室

总编:湛蓝

主编、后台:王倩倩

你以双眸燃烧我的诗句,我以苦修等待天涯的相逢。把我的思念寄给你吧!就以月光为筏,以清风为摇橹,划进你冬意深沉的梦想……在长江浩流的梦境中,在雾霭重围的日子里,我是一枚小小的舟子,从未停止向彼岸的你进发。

投稿邮箱:3372419846@qq.com

稿费:赞赏费即稿费,赞赏的百分之七十归作者所有。20元以下打赏不发放。

微信号 : lanerzou

新浪微博:@作伴结庐